
钛焊管在核工业中的安全保障措施
钛焊管因耐辐射、抗腐蚀及高强度特性,成为核工业中放射性流体输送的关键部件,其安全保障需贯穿全生命周期,构建多维度防护体系。
原材料端的源头管控是安全基础。需采用超低间隙钛合金(如Ti-0.2Pd),严格控制碳、氢等杂质含量——氢含量需≤0.005%,避免辐照下产生氢脆。同时通过电子探针显微分析,确保原材料无内部夹杂与微观裂纹,从源头杜绝材质缺陷。
焊接工艺的精准控制直接决定结构安全。核级钛焊管需采用真空电子束焊接,焊接过程中需实时监测热输入量,将线能量控制在8-12kJ/cm范围内,避免热影响区晶粒粗大导致力学性能下降。焊后需进行100%射线探伤与渗透检测,确保焊缝无气孔、未熔合等超标缺陷,且焊缝强度不低于母材的90%。
服役中的监测与维护是长效安全保障。通过在管道表面敷设光纤应变传感器,实时监测钛焊管在温度波动、压力冲击下的形变数据,当应变值超过0.2%时自动预警。同时每季度进行超声波壁厚检测,对比初始数据,若腐蚀速率超过0.01mm/年,需启动防腐层修复或管道更换程序。
退役阶段的安全处置不可忽视。需采用机械切割与惰性气体保护结合的方式拆解,避免切割高温导致钛材氧化;拆解后的管道需经去污处理,确保表面放射性活度≤0.1μSv/h,再按低放废物标准进行固化处置,杜绝放射性泄漏风险。
这套全流程保障体系,从材质、工艺到运维形成闭环,为钛焊管在核工业中的安全应用筑牢防线。
上一篇:钛焊管耐腐蚀性能的研究下一篇:没有了
相关文章:
暂无相关文章